一道都不能少——实施富岗苹果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故事

 

返老还童

杨双奎是岗底村第一个被评林果农艺师的农民。在集体果园被分包之前,他一直担任村里的林果技术员,是人们公认的大能人。

1994年,岗底村的果园分给村民承包,杨双奎也承包了3亩多地的红富士苹果。他承包的苹果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栽种的,到了2000年以后,就进入了衰老期。由于树龄老,开始出现病虫害多,果品质量差、产量下降等问题,收益逐年减少。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,只能刨掉老树,栽上小树。杨双奎算了一笔账,新栽的小树长到盛果期,需要6年时间。他承包的145棵老树,每年收益近3万元,6年就是18万元。刨还是不刨?杨双奎心里很纠结。

20069月,杨双奎和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前去日本考察红富士栽培管理技术。考察任务完成后,离回国还有一天半时间,李教授说:“双奎,你这次到日本,以后还不知啥时候能来,咱们去东京玩一天吧!”杨双奎说:“谢谢李老师的好意。东京无非楼高、车多,有啥看头,来一趟日本不容易,我想到红富士苹果发源地——日本长野县果树研究所去看看。”对于杨双奎的回答,李教授非常赞同。

参观完日本长野县果树研究所,他们又来到研究所的试验基地。一棵百年老树吸引住杨双奎的目光:两人合抱不住的苹果树枝繁叶茂,硕果累累。更奇特的是,苹果树上的枝条都朝下垂,远远望去,就像珠帘上缀满红宝石。经陪同人员介绍,杨双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。他想,百年老树都能“焕发青春”,自己果园里的老树为什么就不能“返老还童”呢。

从日本回来后,杨双奎就在自己的果园里搞试验。他首先去掉离地面近的老枝,提高了树干,来年春天培养新枝,秋季拉成垂枝。第一年春天,不少人路过杨双奎的果园,见许多新生枝朝上长,就笑话说:“双奎还是农艺师哩,把苹果树都弄成啥样子了。”

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,人们发现杨双奎家苹果树上的直立枝不见了,都变成了下垂枝,开了很多花,人们开始惊奇了。

第三年到了苹果收获的季节,人们看到下垂枝上挂满了丰收的果实,不得不佩服杨双奎了。就连曾笑话过他的人,也由衷地说:“还是双奎的能耐大。”

杨双奎这项老树改造技术试验成功,能给果农带来多大收益呢?岗底村有600亩老果树,通过这项实用技术的改造,村民增加收益达600多万元。有一位参观者看了这项“返老还童”技术,感慨万千地说:“科学管理似黄金。如果在全县、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这项技术,那得到的回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