婆婆也是妈

 

王守捧

    大多数人在听到“婆婆也是妈”这句话时,第一感觉就是煽情,会问“婆婆和妈怎么会一样?”是的,婆婆和妈确实是有区别的,但不一样的是身份,一样的是感情。

    我们都知道,母爱是伟大而平凡的,婆婆又何尝不是?也许我们欠缺的只是用心去感受,去体会。

    五年前刚嫁入婆家时,七天婚假结束就返回了离家较远的工作地,只能两个星期回家一次,一个女孩子孤身一人在外工作,感到非常的孤独,婆婆在一次打电话时听出了我的不开心,当天就专门去买了摄像头,晚上的时候和我视频聊天,甚至拉着公公唱歌给我听。听着两个老人并不专业的歌声,我感动地笑出了泪。离家几年,一直有种在外漂泊的孤单,在那一刻,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婆婆对我的关心和爱,这种爱让我突然有了久违的家的感觉。

    婆婆是个勇敢、坚强、独立的老人。父母没在身边,遇到问题时,婆婆成了我的倾诉对象,她以一个长者的睿智、以一个朋友般的平和,帮我解决了一个个困惑,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愿意婆婆和我一起分享。

    慢慢的,心里对婆婆的依赖越来越强,人们常说, 妈妈在哪里,家就在哪里,现在我有两个妈妈,两个家。下班回家的第一句话,就是喊:“妈!”,第一件事也总是凑到婆婆身边,念叨一些工作生活上的琐事,哪怕不说话,也愿意静静的坐在婆婆身边,心里很踏实。

    自古婆媳难相处,婆媳之间难免有产生矛盾的时候,但是,同在一个屋檐下,要知道学会忘记是生活的技术,学会微笑是生活的艺术,我们要忘记不愉快的事情,手持放大镜去细细体会婆媳相处中那些美好幸福的瞬间。

    近两年,婆婆身体越来越差,精神状态也不太好,突然发现婆婆已不再高大坚强,反倒越来越像一个需要哄,需要保护的孩子,渴望得到关注,得到夸奖。

    曾经对婆婆的依赖换成了婆婆对我的依赖。曾经柔弱的我在婆婆的言传身教下,逐渐自信坚强起来,我愿意去做婆婆的依靠。

    年过六十的婆婆话越来越多,却总是几句话的一遍遍重复,我明白,婆婆老了。肩负责任我却感觉很幸福,有老人是福,我有一个在家中等候我的婆婆,让我能在下班时远远看到窗口透出的暖暖灯光。

    老人其实没有太多的奢望,只要能常常看到我们的笑脸,听到我们的声音,他们就很知足了。每日为生活奔波的我,能做的只有下班路上买买菜,回家做做饭的点滴小事。这些小事却给了他们人到暮年尽享天伦的快乐。我为自己做的小事内疚,同时也为能带给他们快乐而开心。

母爱是源远流长的,把老人当孩子来看,多一些谅解给婆婆,多一些爱给婆婆,你会发现,婆婆也是妈。

    编者的话:王守捧同志是公司企划部一名年轻员工,是2011年度先进个人。进公司几年来,她忠于职守,甘于淡漠,爱岗敬业,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出色的成绩,表现出很强的“定力”。在公司总结表彰大会上,她曾以《怀揣感恩之心,把芝麻大的小事儿做得更完美》为题作了典型发言。

    “婆婆也是妈”是王守捧同志应《牛城晚报》之约写的一篇文章。这句话是她在公司组织的“每周一歌”谈感悟活动时讲的一句话。一个人生感悟,被评为20条最精彩感悟之一。

    “百善孝为先”,善为人之根,不孝无以为善。“婆婆也是妈”五个字,折射出的是一名“八零”后女性,对婆婆的孝道之情,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我富岗八项注意中第一条就是“做到尊老和爱幼,与人为善做人第一条”。

    “做事先做人”。王守捧同志在工作上兢兢业业,一丝不苟的“定力”,应该是来自她孝亲敬人,感恩知报的品德精神。